姬玉露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仙居风物略记山乌辣茄 [复制链接]

1#
百癫疯怎么治疗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yc/190417/7064742.html

(男)阿息乌乌立山头;阿息乌乌天上天。阿息乌乌水中边。阿息乌乌街坊卖。阿息乌乌妹身边。(女)山茄乌乌立山头;乌云乌乌天上天;乌岩乌乌水中边;乌炭乌乌街坊卖;青丝乌乌妹身边。

——《仙居歌谣·对歌》

文/落日楼主供图/网络

山乌辣茄并不是茄子,而是仙居山间的一种野果。其枝叶蔓生,匍匐于山间坡地或岩壁,逐节生根,分枝多,披散;叶片坚纸质,卵形或椭圆形,顶端急尖,基部广楔形,叶面边缘圆滑,侧脉互相平行;农历四五月间开紫红色小花,结圆磉子形小果;七八月间果实成熟,味道多汁甘涩。而以山乌辣茄云者,系乡间土名,盖因其花色紫红,状若蔬菜之茄子花,又果熟时色紫如茄,故名。

山乌辣茄的学名叫地菍,系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。在植物学上,它还有多个名称:如江西一带叫地眼子;湖南一带称土茄子、地蒲根;广东一带呼作地脚菍;广西一带称为地樱子或地枇杷。而在江浙一带呼为山辣茄,或正如同茄子在中国的引进种植历史“茄子最早产于印度,公元四至五世纪传入中国,南北朝栽培的茄子为圆形,与野生形状相似,元代则培养出长形茄子”,以山辣茄称者,盖为最晚起之名。

山乌辣茄多分布于南方,在生长的区域上有选择性。或许正因为此,在以北方为中心的历代文献编修中,对其少有记录。关于山乌辣茄的文献载录大多出现于近、当代的南方。如《闽东本草》记录“地菍一两,煎汤分四次服,隔四小时服一次,大便下血加雉鸡尾、粗糠材各等分,炖白酒服”,可以治疗治胃出血、大便下血;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记录“地茄鲜叶捣烂外敷”,可以治疗外伤出血;《江西民间草药》记载“山地菍鲜叶切碎,同酒酿糟杵烂敷患处,一日一换。或取茎叶阴干,碾细末,以蜂蜜或鸡蛋白调和敷患处”,可以治红肿痈*。总之,山乌辣茄在本草中,似乎一直是一种仅限于南方民间的药草。

江浙一带山乌辣茄除药用外,还是一种歌咏吟唱的植物。据李振南先生的《乐清植物札记》记录,乐清民间有“山茄乌乌,白米饭啵啵”的民谚,所寄予的是农人对一年中新谷登丰的期望。而在仙居民间,则有“阿息乌乌立山头;阿息乌乌天上天。阿息乌乌水中边。阿息乌乌街坊卖。阿息乌乌妹身边。”的对歌,答案是“山茄乌乌立山头;乌云乌乌天上天;乌岩乌乌水中边;乌炭乌乌街坊卖;青丝乌乌妹身边。”山乌辣茄虽是寻常山果,却是男女男女情歌的其兴之物;也正如这类对歌地起兴之物和所对之物皆可以随意改动,而所寄寓的却是人对天地浩荡的感念和寻常人生的欢喜一样。

山乌辣茄也是仙居民人最为熟识和喜爱的野果之一。特别是对于上世纪七八零年代仙居农村出生的儿童来说,山乌辣茄曾是与红苺、乌饭并列的第三大受欢迎的野果。每年农历七八月间,正值山乌辣茄成熟的季节。其浆果圆若磉子,紫黑多汁,皮黑肉白,入口甜中带涩,在缺少水果售卖的年代里,不失为解馋的佳品。又,山乌辣茄成熟的时节,恰逢“杨梅草”茎硬蕙老时节,而有山乌辣茄的地方,似乎也总有“杨梅草”。而孩童因为惧怕衣裤为山乌辣茄的皮汁所染,难以洗涤而遭大人责骂,往往会折取“杨梅草”的茎将其从中串起来。所以,尔时,孩子们采擿山乌辣茄,满载而归是以手中提捏的“杨梅草”串数计算的。

仙居,白雲雞犬之境,流水桃花之鄉。

仙居物語,一個關於仙居歷史、民俗、故事、歌謠、諺語等等的個人訂閱號。有興趣的可以看看,無興趣的大可一咲而過。若需要轉載,請務必注明出處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2#
百癫疯怎么治疗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bdfyc/190417/7064742.html

(男)阿息乌乌立山头;阿息乌乌天上天。阿息乌乌水中边。阿息乌乌街坊卖。阿息乌乌妹身边。(女)山茄乌乌立山头;乌云乌乌天上天;乌岩乌乌水中边;乌炭乌乌街坊卖;青丝乌乌妹身边。

——《仙居歌谣·对歌》

文/落日楼主供图/网络

山乌辣茄并不是茄子,而是仙居山间的一种野果。其枝叶蔓生,匍匐于山间坡地或岩壁,逐节生根,分枝多,披散;叶片坚纸质,卵形或椭圆形,顶端急尖,基部广楔形,叶面边缘圆滑,侧脉互相平行;农历四五月间开紫红色小花,结圆磉子形小果;七八月间果实成熟,味道多汁甘涩。而以山乌辣茄云者,系乡间土名,盖因其花色紫红,状若蔬菜之茄子花,又果熟时色紫如茄,故名。

山乌辣茄的学名叫地菍,系野牡丹科野牡丹属植物。在植物学上,它还有多个名称:如江西一带叫地眼子;湖南一带称土茄子、地蒲根;广东一带呼作地脚菍;广西一带称为地樱子或地枇杷。而在江浙一带呼为山辣茄,或正如同茄子在中国的引进种植历史“茄子最早产于印度,公元四至五世纪传入中国,南北朝栽培的茄子为圆形,与野生形状相似,元代则培养出长形茄子”,以山辣茄称者,盖为最晚起之名。

山乌辣茄多分布于南方,在生长的区域上有选择性。或许正因为此,在以北方为中心的历代文献编修中,对其少有记录。关于山乌辣茄的文献载录大多出现于近、当代的南方。如《闽东本草》记录“地菍一两,煎汤分四次服,隔四小时服一次,大便下血加雉鸡尾、粗糠材各等分,炖白酒服”,可以治疗治胃出血、大便下血;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记录“地茄鲜叶捣烂外敷”,可以治疗外伤出血;《江西民间草药》记载“山地菍鲜叶切碎,同酒酿糟杵烂敷患处,一日一换。或取茎叶阴干,碾细末,以蜂蜜或鸡蛋白调和敷患处”,可以治红肿痈*。总之,山乌辣茄在本草中,似乎一直是一种仅限于南方民间的药草。

江浙一带山乌辣茄除药用外,还是一种歌咏吟唱的植物。据李振南先生的《乐清植物札记》记录,乐清民间有“山茄乌乌,白米饭啵啵”的民谚,所寄予的是农人对一年中新谷登丰的期望。而在仙居民间,则有“阿息乌乌立山头;阿息乌乌天上天。阿息乌乌水中边。阿息乌乌街坊卖。阿息乌乌妹身边。”的对歌,答案是“山茄乌乌立山头;乌云乌乌天上天;乌岩乌乌水中边;乌炭乌乌街坊卖;青丝乌乌妹身边。”山乌辣茄虽是寻常山果,却是男女男女情歌的其兴之物;也正如这类对歌地起兴之物和所对之物皆可以随意改动,而所寄寓的却是人对天地浩荡的感念和寻常人生的欢喜一样。

山乌辣茄也是仙居民人最为熟识和喜爱的野果之一。特别是对于上世纪七八零年代仙居农村出生的儿童来说,山乌辣茄曾是与红苺、乌饭并列的第三大受欢迎的野果。每年农历七八月间,正值山乌辣茄成熟的季节。其浆果圆若磉子,紫黑多汁,皮黑肉白,入口甜中带涩,在缺少水果售卖的年代里,不失为解馋的佳品。又,山乌辣茄成熟的时节,恰逢“杨梅草”茎硬蕙老时节,而有山乌辣茄的地方,似乎也总有“杨梅草”。而孩童因为惧怕衣裤为山乌辣茄的皮汁所染,难以洗涤而遭大人责骂,往往会折取“杨梅草”的茎将其从中串起来。所以,尔时,孩子们采擿山乌辣茄,满载而归是以手中提捏的“杨梅草”串数计算的。

仙居,白雲雞犬之境,流水桃花之鄉。

仙居物語,一個關於仙居歷史、民俗、故事、歌謠、諺語等等的個人訂閱號。有興趣的可以看看,無興趣的大可一咲而過。若需要轉載,請務必注明出處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