姬玉露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健康你我middot原装生活盆腔 [复制链接]

1#

盆腔脓肿是盆腔炎性疾病最严重的类型,女性多发,多发生于分娩、流产、宫腔内手术和腹部手术后,部分继发于盆腔手术、阑尾炎、急性肠憩室炎、弥漫性腹膜炎、肺结核或者其他器官的结核。包括输卵管积脓、卵巢积脓和输卵管卵巢脓肿,主要为厌氧菌感染。若急性盆腔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,致使这些组织充血、水肿、增生、脓性渗出液增多,反复发作化脓形成盆腔脓肿。脓肿可局限于盆腔脏器一侧或双侧,脓液流入盆腔深部,甚至可达直肠肛周,脓液有粪臭味并有气泡产生。广谱抗生素及抗厌氧菌药物联合应用较难治愈,大部分病情会迁延不愈甚至恶化。盆腔脓肿大多起病隐匿,病程进展快,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,容易误诊,如果诊断处理不及时可出现脓肿破裂、肠麻痹、肠梗阻甚至败血症、休克危及生命,病死率可高达20%。

病因

女性盆腔脓肿多由急性盆腔炎局限包裹脓液形成,部分因慢性盆腔炎反复急性发作,迁延不愈、包裹机化而成,表现为输卵管积脓,输卵管卵巢脓肿,急性盆腔腹膜炎纤维素粘连和脓液积聚,在肠间或子宫直肠陷凹里形成脓肿或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、盆腔腹膜外脓肿形成。盆腔脓肿好发于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,下生殖道感染上行蔓延(频繁的性活动或性卫生不良等)或邻近脏器炎症(通常为阑尾炎)蔓延,育龄女性易发。盆腔脓肿多由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造成,但也可来自阴道的正常菌群,其中厌氧菌占感染细菌的2/3以上。引起脓肿常见的需氧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,在革兰染色阴性的兼性菌中则以大肠杆菌多见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地在盆腔感染中发现有阴道加德纳菌,粪肠球菌也被认为是造成盆腔感染的重要菌属之一。

男性盆腔脓肿发病较少,往往容易误诊,一般由腹盆腔外科手术后或腹盆部感染性疾病蔓延所致。如肛周脓肿脓液向上穿过肛门周围筋膜,不断扩散至两侧坐骨直肠间隙,最终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。由于脓液压力较大,突破肛提肌,沿腹膜后间隙向上扩散至下腹部而形成盆腔脓肿。

临床表现

急性炎症表现:脓肿形成后多有高热,体温可达39摄氏度左右,并伴有心率加快和下腹部疼痛,女性可伴阴道分泌物增多,子宫异常出血。盆腔检查有明显下腹部压痛和宫颈举痛,子宫和双附件区亦触痛剧烈,由于触痛拒按,双合诊多不满意。有时子宫一侧可扪及明显包块或子宫直肠隔上端扪及包块。有部分患者发病迟缓,脓肿形成过程较慢,症状不明显,甚至有无发热者。

脓肿加重表现:症状持续恶化,出现弛张型高热,腹膜刺激征,直肠和膀胱刺激症状,并有全身中*症状。双合诊及肛门指诊感觉盆腔饱满,直肠子宫陷凹组织增厚、发硬或有波动性肿块,伴有明显触痛。

脓肿破溃表现:出现大量脓血便、脓尿或经阴道排出大量脓液后,高热、腹痛、腹部压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,检查原存在肿块消失或缩小,提示盆腔脓肿已向直肠、膀胱、阴道穿破。

脓肿破入腹腔表现:病情突然恶化或下腹痛持续加剧转为全腹疼痛,伴恶心、呕吐、寒战,随之脉搏微弱增快,血压急骤下降,冷汗淋漓等。查体腹式呼吸消失,全腹弥漫性压痛、反跳痛、肌紧张明显,并有腹胀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。提示盆腔局限性脓肿向腹腔破溃,必须紧急处理。

辅助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白细胞计数多明显增高;血沉多加快40毫米/小时;血清C反应蛋白值增高16毫克/升;部分患者CA(肿瘤标志物)升高;细菌培养结果阳性。

影像学检查:B超检查有助于了解脓肿的大小,病变的范围,以及是否完全液化,以帮助临床诊断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。但盆腔脓肿声像图表现呈多样性,缺乏特异性表现,有时需要和巧克力囊肿、畸胎瘤、囊腺瘤、盆腔恶性肿瘤等疾病相鉴别。CT检查可清楚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关系,定位准确,对于诊断病灶中气体的敏感性较高,且检测快捷,是诊断腹盆腔脓肿的有效方式,但是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。核磁共振成像检查(MRI)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,对病灶的定性、定位价值显著。

诊断性穿刺:已婚女性可自阴道后穹隆穿刺,抽出脓液即可确诊。

肛门指诊可发现肛管括约肌松弛,直肠前饱满并有触痛的软块。

诊断

详细询问病史,如在产后、剖宫产术后、人工流产术后或其他腹盆腔手术后;患者出现高热、下腹痛等症状,腹部检查盆腔深部触及包块,触痛,有波动感;化验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,血沉加快;后穹隆穿刺如抽出脓液,诊断即可确立。必要时将脓液做细菌培养,以明确病原体的类型。再结合影像学检查,诊断并不困难。

介入治疗

盆腔脓肿的传统治疗主要采用全身抗生素治疗、手术治疗。由于盆腔脓肿血供不丰富,抗生素难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患处,因此单纯抗生素治疗疗程长、起效慢,病情容易迁延、反复。而手术治疗创伤大、并发症多,虽然近年来腹腔镜下引流术应用广泛,可同时诊断和治疗,尤其适用于难以确诊者,可在直视下打开脓腔进行引流和灌洗,并可根据情况在腹腔镜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。但是,由于炎症时组织的充血,粘连,手术易造成损伤。

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,B超、CT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引导下行介入穿刺(置管)引流治疗应用逐渐增多,通过局部麻醉下经皮肤、直肠、阴道对盆腔脓肿穿刺、抽吸、注药,形成了更加微创、精准定位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,正在取代传统治疗方法。

(作者供职于医院)

统筹:刘旸

责编:张驰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