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医院 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农历牛年春节将至,在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的乡村里,留守的老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,过年的气氛渐渐浓了起来。不过,和以前不一样,这个寒冷的冬天里,除了忙过年的事儿,寿阳县上湖乡常村的村民们,还要忙地里的活儿——给多亩旱地果树剪枝。在种果树之前,村里主要种玉米,整个冬天,一直到来年清明前后,曾经都是农闲时节。常村的村民们正在进行冬季剪枝,多亩旱地香梨,改变了这个原本一穷二白的村子。受访者供图我国旱作农业占比49%,灌溉农业占比51%常村是一个典型的半湿润偏旱区的山村,海拔米左右,常年降水量在毫升左右,村里的土地都是旱地,以前主要种植玉米,靠天吃饭。年,在种果树之前,村里人均收入只有多元,村集体的收入是0。年,常村老书记侯志强发动党员集资6万元,又连续开了13次村民会议,终于说动部分村民,启动了村里果树产业的第一步——种了亩玉露香梨,这是一种适合旱地种植、且品质非常好的香梨。到年,村里的香梨面积已经达到亩,年卖梨的收入万元,仅这一项收入,全村口人,人均就超过1万。常村靠玉露香梨实现了增收。受访者供图“完全依靠自然降水进行生产的农业,叫做旱作农业,和它相对的概念是灌溉农业,所以,旱作农业包括全部不进行浇灌的农业生产。这其中,在降水量入不敷出的干旱、半干旱地区则叫做旱地农业,也就是在干旱、半干旱的耕地上进行的旱作农业。”年1月27日,在中国农科院举行的“旱地农业创新发展报告会”上,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说,“在全球,旱作农业占全球耕地的比例是81%,灌溉农业占19%,这个比例前些年还是80比20,这几年全球灌溉面积有所下降。在中国,灌溉农业是51%,旱作农业占49%。”我国的灌溉农业面积占比很高,但同时,我国又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,旱地农业的作用不可替代,这些旱地,主要分布在淮河、秦岭、昆仑山以北的北方地区。“旱地农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生产方式,它提供了全国43%的粮食、75%以上的牛羊肉,60%的温带水果,同时也聚集了70%以上的生态脆弱区,在全面脱贫之前,还聚集了80%以上的贫困人口。因此,旱地农业在粮食安全、生态安全及此前的消除贫困中,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。”30年耕耘,改变旱地生产的历史30年前,梅旭荣就带领团队开始研究旱地农业生产技术,那个时候,也正是我国旱地农业技术研究刚刚起步不久。梅旭荣,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,中国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学科首席。受访者供图我国的旱地农业技术研究,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、“六五”计划时期。梅旭荣介绍,整个“六五”计划时期,我国主要对北方旱地做了类型分区工作,对整个北方旱农区的资源禀赋做了摸底。到“七五”计划时期,则开始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提升的工作,这个工作一直持续到“九五”时期,也就是上世纪末,改造提升的中低产田包括当时的三江平原、黄淮海、南方旱区、黄土高原和北方旱区等。“我们做的工作,一是查明了北方旱地自然降水利用的状况,当时的利用率只有56%。第二是查明了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开发程度,当时是35%,这个数字到今天已经上升到45%。而从经济角度考虑,适宜的开发度是65%。”梅旭荣说,“这个阶段,我们还研发了一批集雨聚水保墒的技术,建立了不同区域的旱地发展模式。”进入新世纪,“十五”时期,旱地农业的研究开始转向,此前主要的重心在粮食增产上,此后开始重视农林牧协同发展,要产量也要效益。到“十三五”期间,科研人员又开始